<th id="jnxek"><track id="jnxek"></track></th>
<rp id="jnxek"><object id="jnxek"><blockquote id="jnxek"></blockquote></object></rp>
<th id="jnxek"></th>

  • <tbody id="jnxek"></tbody>

    期刊文章

    邊界與海洋研究

    朱振:“雙循環”新格局下我國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研究

    本文作者

    朱振

    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經濟學博士

     

    原文首發于《邊界與海洋研究》2022年第6期

    本文在原文的基礎上有所刪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多次就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等問題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提出重要要求,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強調要求:“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半p循環”新格局下,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實現好、保障好、維護好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舉措。

     

     

    一、加快我國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

    安全暢通的物流保障,是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因素。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加強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深化國際經貿合作、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重要基礎,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普遍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重視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可靠、暢通運轉,要求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保障國際貨運暢通??倳浺幌盗兄匾撌龈哒斑h矚、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為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國際物流供應鏈建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理論指引和實踐指南。當前我國正由貿易大國、制造業大國、交通運輸大國邁向貿易強國、制造業強國、交通運輸強國,深化國際經貿合作,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保障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穩定、暢通運轉,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必然要求和自覺行動。

     


    二、全球國際物流供應鏈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近年來特別是全球暴發新冠疫情三年來,受疫情暴發與管控、全球變暖引發極端天氣等諸多因素影響沖擊,全球部分地區曾經一度出現口岸集疏運不暢、國際物流供應鏈斷裂、跨境運輸綜合成本上升、港口吞吐量下滑等嚴重后果。長期以來經濟全球化形成的供需平衡,滑向供需失衡的范圍與程度在擴大,作為國際經貿合作必備基礎條件的國際物流供應鏈的安全暢通運轉受到較大影響制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應引起高度重視。

    第一,全球疫情暴發及各國疫情防控措施加嚴,導致國際物流運力大幅下降?;趶膰婪揽匾咔榈拇胧H物流供應鏈正常運轉產生較大影響沖擊,影響各類進出境口岸整體工作時效。

    第二,2020年以來的2-3年間,全球各地疫情時有反復,特定時段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的運轉效率嚴重受損,跨境運費大幅上漲。疫情大流行的幾年里,國際物流供應鏈因受疫情等影響而出現特定時點擁堵、航運極度緊張,導致跨境運輸時間和船舶航線周期顯著延長,國際物流集裝箱一時出現結構性短缺,一度出現“一艙難求”“一箱難求”等怪象,甚至有些國際班輪因過度逐利而在一些港口不按計劃航行和“拋港”“甩柜”等情形。這些極端異?,F象是過去幾十年所從未有過的全球困局。

    第三,全球變暖引發極端天氣導致國際主要航道航線擁堵。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頻發等自然災害沖擊著全球物流供應鏈正常運轉,國際物流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暢通運轉受到較大影響。

    第四,全球物流鏈重構調整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國際物流運轉源于國際貿易發展和跨國公司全球化產業布局。近年來受新冠疫情、俄烏沖突、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變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面臨重塑調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有些國家(地區)消費需求萎縮、企業生產經營停滯、國際貿易中斷、跨境金融流通受阻,甚至在特定時段供應鏈中斷等極端化情形、“斷鏈”危機問題頻發,有些國家(地區)試圖通過“多元化”、“短鏈化”、“近岸化”、“友岸化”等途徑來保障其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安全運轉。

     


    三、我國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國通過實施交通強國、貿易強國等戰略,國家層面統籌成立國際物流保障協調工作機制,協同加快推進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戰略型、樞紐型、通道型、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和國際化重要港口、機場、5G網絡等為主體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內外聯通成就突出,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通暢、提升我國外貿綜合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看到成績同時,還應看到我國國際物流供應鏈建設因受新冠疫情、全球物流鏈重構調整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尚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體現在:國際海運、空運、鐵路運輸等國際物流供應鏈的全球影響力與控制力不夠強,尚需進一步提升全球地位作用;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出現國際海運物流成本上升、國際航空運輸物流運力緊張等情形,有些口岸一定時期內出現整體作業效率下降,物流通道運行效率較低等狀況。面對時代變局和困難挑戰,深刻反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的脆弱性及其一系列連鎖反應,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需要統籌研究應對我國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發展中出現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進一步增強我國自主可控、安全穩定、暢通運轉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彈性、韌性、安全性尤為緊迫。

     

     

    四、若干對策建議

    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需求導向,不斷增強戰略思維,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著力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瓶頸”制約,著力打造“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構建現代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確保國際物流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運轉。

    為此建議:一要加強重點物資保供保暢,多措并舉確保產業鏈物流鏈暢通,為廣大市場主體提供高質量的國際運輸全程物流安全保障。二要加強重點口岸管理。積極打造“智慧口岸”,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加快打造現代口岸智能安全管理格局,進一步通過“無紙化”、“無接觸”等現代化管理手段減少不必要接觸,提高網上辦事辦公效率,提升應急處理能力。三要著眼長遠發展,完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長效機制。建議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動、多方式協調、多主體參與的管理協調機制,加快打造具有全球服務能力的大型跨國物流供應鏈集團,積極促進跨境電商中國品牌商品出海,持續加強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拓展海外供應服務能力,實現物流供應鏈自主可控,降低對海外物流巨頭依賴性,為中國制造業走向全球提供物流安全保障。四要重點扶持國內大中型港航物流企業發展,提升中國國際航運企業造血能力和盈利能力。推動本土國際物流企業抱團出海,打造形成自主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網絡,推動物流鏈發展向高層次邁進。加強國內港口集群戰略合作,協同提升口岸抗風險能力和物流服務保障韌性。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構建港航命運共同體,保障國際貿易通道安全暢通。五要堅持齊驅并進,加快構建國際海運、國際陸運、國際空運的立體化智能化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同時加快“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建設,積極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消除非經濟因素干擾的國際共識和準則,推動實現物流供應鏈點對點無縫管理,共同促進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進一步提升跨境通關便利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