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 招…
- 邊海院博士研究生學科綜合考試結果
- 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 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 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 “2023年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
- 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關于2023年研究生優秀新生獎…
- 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2022級碩士中期考核結果公示…
- 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2024年接收推薦免試碩士研究…
- 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2024年接收推薦免試…
- 武漢大學邊界與海洋研究院2023年預推免活動安排須…
- 2023下半年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預答辯公告
- 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2024年推免生預報名…
- 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 “2023年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
- 關于2023年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夏令營優秀營員公…
- 2023年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夏令營優秀營員名單公…
- 邊海院2023年夏令營參營注意事項
- 2023年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夏令營營員名單公布…
2022年11月25日,武漢大學邊界海洋研究會“印太視閾下的美國與南亞專題研討青年沙龍”順利舉辦。本次學術沙龍由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博士生孫小涵主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所長藍建學和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家棟教授擔任評議專家,武漢大學邊界與海洋研究院關培鳳教授出席本次講座。本次活動全程以線上方式舉行,吸引了眾多師生踴躍參加,取得了圓滿成功。
講座伊始,關培鳳老師首先向兩位專家表示了熱烈的歡迎。隨后,四位來自不同學校的博士生為線上參會的師生們呈現了不同主題的報告。
來自南京大學的博士生曹鵬鵬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復合競爭、同盟重塑與美日印澳“四國機制”的同盟化研究》的報告。在報告中,曹鵬鵬提出了“同盟化”的概念,并分析了這一概念形成的理論框架。在此基礎上,他分析了中美兩國復合競爭產生的原因,同時梳理了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同盟化的進程。在匯報的最后,曹鵬鵬同學闡述了美國推動四國機制同盟化的影響,并從盟友關系的角度解釋了美國的印太政策。
來自外交學院的博士生王晶為大家做了主題為《印度對外思想中“多邊主義”的戰略敘事——以國際太陽能聯盟為例》的報告。她從當前印度“一方面明確支持以規則為主的多邊主義,一方面又極力推動多邊主義改革”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入手,對多邊主義內涵的演變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印度多邊戰略敘事的演變。隨后,王晶同學分析了莫迪政府多邊主義戰略敘事的特征,并以國際太陽能聯盟為例,闡述了莫迪政府戰略敘述的表現,得出了印度多邊主義戰略敘事的內涵是“將自身價值觀注入多邊主義內涵中,獲得更多國家的支持,建立以印度為中心的社會網絡”這一結論。
武漢大學博士生萬佳的論文題目為《印度“印太”政策的演變特征及其成效評估》。她首先講述了在不同階段印度國內對于“印太”的認知,隨后分析了莫迪政府“印太”政策的轉變及其特征,并對印度“印太”政策的成效進行了評估。她在評估部分中指出,“印太”政策使得印度重回地緣戰略中心,并印度制衡中國的舉措賦能,但這一政策仍然存在局限性。她認為,印度的“印太政策”缺乏堅實的經濟基礎,對印度長期以來經營的對俄對華靈活外交政策構成制約,同時削弱了莫迪政府提出的以印度為中心的印度洋政策。
中山大學博士生李優的研究題目為《從“大中亞”到“印太”:美國地緣戰略重構與印美關系調整》。他首先提出“21世紀以來美國地緣戰略重構如何影響美印關系”這一問題,并進一步英美地緣政治學的三種流派展開論述。隨后,他對奧巴馬、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的陸權與海權戰略——“大中亞”戰略與“印太”戰略進行了比較分析,闡述了兩大戰略目的,并分析了“大中亞”戰略失敗的原因和“印太”戰略的局限性。最后,李優同學得出“由于美國陸權影響力逐步衰落,美印關系發展的主要形式由陸權合作轉向海權合作”這一結論,并指出這一合作依然存在諸多瓶頸與限制。
在四位博士生報告分享完畢后,兩位評議專家進行了精彩點評。兩位專家不僅對四位博士生端正的學術態度、扎實的學術基礎給予充分的肯定,也恰如其分地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張家棟老師指出,投稿論文與博士論文存在諸多不同,需要在實際寫作中加以注意。四位博士生的論文和報告中的論文標題的界定范圍過大尚未聚焦主題,關鍵概念偏多但論述緊密性不夠。張老師認為,曹鵬鵬同學的論文中的“同盟化”概念需要在文章中進一步加以明確。在對王晶博士生的論文進行點評時,張老師指出,“敘事”與“敘述”存在概念上的差異,并指出文中某些概念的運用需要細細斟酌。在點評萬佳同學的論文時,張家棟老師提出“印太政策”與“印度在印太的政策”存在差異,在行文中要厘清概念。對于李優同學的論文,張家棟老師指出該選題很有研究價值,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在張家棟老師點評完畢后,藍建學老師也進行了簡明扼要的點評。在點評曹鵬鵬同學的論文時,藍老師建議厘清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同盟化”對印度的意義,印度主動融入還是被迫參與,這一問題需要思考清楚。對于王晶同學的論文,藍老師指出,在對印度外交政策和戰略敘事的研究中,面對當前印政府的各種表態,需要辨析其提法是“概念”還是“行動”。同時,他指出印度的多邊主義實際上是印度多極化戰略的表現,印度希望成為世界重要一極,因此希望推動滿足印度需求的多極化改革以實現其大國夢。在點評萬佳同學的論文時,藍老師對萬佳同學緊追時政的做法予以肯定,并給出了“需要梳理莫迪第二任期內印太政策變化”這一具體的建議。對于李優同學的文章,藍老師指出,文章整體框架較好,理論基礎扎實,但需要把研究重點放在美國地緣戰略政策的變化上。
在學術沙龍的最后,兩位評議專家對與會者提出的相關學術問題答疑解惑。他們的精彩回答深化了師生們對本次學術沙龍主題的理解,進一步打開了研究思路。本次活動內容翔實,交流氣氛熱烈,不僅為國內南亞研究青年學子搭建了學術討論的平臺,也為同學們與學界專家近距離交流提供了寶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