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范斯聰
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
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副研究員
本文轉載自“中國網”
“有必要強調的是,中國在俄烏沖突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著中國將自己摘開,置身事外。
應當說,大國有所為,也有所不為,西方理應知曉?!?/p>
2022年3月23日,在烏克蘭和美國的要求下,聯合國大會恢復了有關烏克蘭問題的緊急特別會議,討論了兩份有關烏克蘭人道主義局勢的決議草案。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份由法國和墨西哥草擬,美國、英國、德國、烏克蘭等國家共同提出的草案旨在譴責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導致烏克蘭人道主義局勢惡化,帶有突出的西方政治傾向。美國借此事節外生枝,攻擊中國在俄烏沖突中所持中立立場,還妄下定論,認為中國放棄了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按照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邏輯,中國應該對俄羅斯實行制裁,甚至應加入到西方國家的行列,按照美國的設定對俄實行最大程度的“團毆”。
我們不妨先看看美國的所作所為。今年3 月 3 日,美國公布了一份實體清單,宣布對392 家俄羅斯實體進行出口管制。美國要求其公司和國民在向其中任何一家俄羅斯實體單位出口、再出口或轉讓特定條目時,必須獲得美國政府頒發的許可證。這些條目包括電子計算機、傳感器、激光和航空電子設備等可以增強俄羅斯軍事能力的產品,以及所謂升級和維護俄羅斯用于對烏克蘭發動“不公正”戰爭的飛機、船只和武器的關鍵技術。美國很善于進行“議題設置”,營造美國為維護烏克蘭主權完整而采取正義之舉的假象,這卻暴露了美國的虛偽本質。
美國的目的十分明確,即通過對俄羅斯實施出口管制,削弱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從而導致俄羅斯經濟長期衰退。美國兩屆政府把俄羅斯和中國定義為自由國際體系的“修正主義者”,對俄中實行進口管制。此次對俄制裁增添了加塞項,可謂借題發揮,一舉兩得。美國協調盟友,通過出口管制,讓俄羅斯在沖突中不斷耗費現有設備,再通過對烏克蘭的軍援,阻止在烏俄羅斯軍事力量向前推進。同時,切斷俄羅斯獲得最新技術的供應,利用出口管制打擊俄羅斯經濟,利用西方對俄群起攻之的成效,促進西方國家之間的“團結”,推進拜登政府組建所謂民主國家同盟的構想。
3月17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以國家安全為由,撤銷中國有關企業在美公司的214電信運營牌照。美方繼續把經貿問題政治化后,立即轉身質疑中國在俄烏中突中的中立立場,認為中國不譴責、不制裁俄羅斯是不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不難看出,美國試圖以維護主權國家領土完整的幌子干涉他國內政,意圖將國家安全概念泛化,達到一己之私的目的。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指出的那樣,美國“軍事干預的名義有時是民主,有時是人權,有時索性就用一小瓶洗衣粉,有時甚至就編一個假消息。這樣的國家對于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理解肯定是和我們不一樣的?!敝袊诙頌鯖_突中的立場中立并不意味著中國放棄了相關原則。中國外交實踐中始終恪守的原則是不干涉他國內政,這也是中國區別于西方國家在此次危機中行齷鹺之事的關鍵所在。
此外,西方別有用心者挑撥中俄關系,暗示俄羅斯有中國在背后支持才行動。此種言論,不但貶低了俄方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獨立行動能力,也是對中國長期奉行不結盟政策采取的選擇性失明之舉。
中俄走近牽動了西方國家敏感的神經。他們對中俄關系指手畫腳,中國外長王毅給予有力回應,稱“中俄關系具有獨立自主價值,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礎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擾和挑撥?!边@既是對中國外交不結盟思想的現實觀照,也是中國區別于西方的又一關鍵所在。
有必要強調的是,中國在俄烏沖突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著中國將自己摘開,置身事外。前不久,中俄共同發表《關于新時代國際關系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主張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將維護世界和平、避免緊張局勢升級視為大國應盡的責任。習近平主席強調,支持俄烏和談,呼吁俄烏雙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并愿向烏克蘭進一步提供非政治化的人道主義物資援助,就是對大國責任的最好詮釋。
應當說,大國有所為,也有所不為,西方理應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