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萬佳
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
近日,中國領導人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并發表重要講話,本次金磚峰會的主題是“構建高質量伙伴關系,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會后發表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北京宣言》(簡稱《北京宣言》)聚焦加強和改革全球治理、團結抗擊疫情、維護和平與安全、完善金磚機制建設等議題,達成75項共識。金磚五國中,印度既是上月QUAD東京峰會的成員之一,又即將參與由美西方國家主導的G7會議,其外交靈活性與戰略搖擺性可見一斑。
一、第十四屆金磚峰會的主要內容與成果
6月22日-24日,金磚國家接連舉辦了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以及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其中,最令人矚目的便是金磚領導人峰會,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與俄烏沖突疊加共振以來中印俄領導人首次舉行的線上會晤。
百年變局之下,金磚國家的GDP總量已占到世界的25%,貿易總額約占世界的18%,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已經達到50%。金磚國家2022年的合作重點,主要包括:踐行多邊主義、團結抗擊疫情、促進經濟復蘇、推進高效務實合作、加快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深化人文交流、完善機制建設。6月23日晚,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在北京以視頻方式舉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巴西總統博索納羅、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皆出席了此次由中方主辦的金磚峰會。會后發表的《北京宣言》中89次提到“發展”,105次提到“合作”。宣言指出,重申對多邊主義的承諾,維護國際法,包括作為其不可或缺基石的《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維護聯合國在國際體系中的核心作用,在此體系中各主權國家合作維護和平與安全,推動可持續發展。宣言強調全球經濟治理對各國確??沙掷m發展至關重要,進一步支持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拓展和加大參與國際經濟決策和規則制定進程。宣言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代表的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呼吁世貿組織所有成員避免采取違反世貿組織精神和規則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措施。此次會議還確立了“加快金磚擴員進程”的重大決議,同意繼續開展“金磚+”合作,推進金磚擴員進程。隨后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邀請了包括阿根廷、印度尼西亞、埃及、哈薩克斯坦、塞內加爾、泰國、阿爾及利亞等的十多位非金磚國家領導人出席。
此次金磚峰會的召開,恰逢美西方國家三場峰會——歐盟峰會、G7峰會和北約峰會輪番登場之際。在西方的“小圈子”不斷制造對抗與分裂的當下,金磚國家代表廣大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北京發出的多邊主義呼聲顯得更加及時和可貴。
二、印度國內對此次金磚峰會的反應
在新冠疫情蔓延、印中持續對峙與俄烏沖突爆發的三重背景下,印度國內對此次金磚領導人會晤的“略顯糾結”。在充分肯定金磚國家平臺作用的同時,主張采取靈活、平衡的做法。
其一,印度視金磚國家為重要的發展中國家發聲平臺,高度肯定平臺的機制性作用。此次莫迪政府在國內外的雙重壓力下選擇與會即是最好的例證。自三月王毅外長訪印之時,印度國內就出現了“莫迪總理可能將于六月底參加金磚峰會”的輿論。此后,印度陸續參與了金磚國家疫苗研發中心在線啟動、金磚國家協調人第二次會議、金磚國家外長視頻會晤以及第十二次金磚國家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等一系列活動。6月21日,印度外交部正式發布了莫迪總理將參與金磚峰會的通知,并表示“金磚國家已成為討論和審議所有發展中國家共同關心問題的平臺”。印度總理莫迪23日發表講話時稱,“對全球經濟治理持相近態度”使金磚國家走到了一起。新德里政策中心研究員辛格強調,俄羅斯并沒有排除在國際舞臺之外,這次峰會是一次正常的接觸。出身印度政治世家、現任《印度教徒時報》外交事務編輯的蘇哈西尼·海達爾總結了此次峰會達成的多項合作協定,她認為在印中邊境持續對峙的當下莫迪政府出席金磚領導人峰會本身就傳遞了友好的信號。印度經濟學家、印中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穆罕默德·薩基卜則發出了“印中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對于未來金磚國家達成任何努力乃至成功至關重要”的呼聲。
其二,相較美西方主導的QUAD東京峰會與即將舉行的G7會議,印度國內對于此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的態度較為冷淡,甚至表現出一種回避的姿態。印度最早關于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的報道出現在三月王毅外長訪印之后,其后一直陷于沉寂,直至六月中下旬中印兩國外交部先后發布正式的峰會通知。峰會舉辦前,印媒關于此次領導人會晤的介紹多轉引中國發布的官方活動。諸如“印度將阻止金磚峰會上出現‘反美’的聲音,確保峰會所發表的聯合聲明都是中立的”的消息更是甚囂塵上。金磚五國領導會晤當天,《印度時報》更是發布了題為“印度應盡可能與金磚平臺合作,但其核心利益在于西方”的社論,指出“金磚五國在可能的情況下保持聯系和合作是有意義的。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印度的利益在于更多地與西方結盟,以對抗中國在邊境地區的壓力,并逐步擺脫對俄羅斯的軍事依賴。”總體而言,相較此前的QUAD峰會,此次金磚領導人會晤無論是報道數量還是報道深度都難以望其項背。印度國內甚至出現了“面對面峰會優于線上峰會,因此印度更重視四方而不是金磚”的輿論風向。
其三,印度知識精英普遍認為需要在金磚國家中采取“平衡”和“靈活”的做法,既要在金磚國家中發揮引領性作用、謀求經濟利益,又要與中俄保持適當距離、堅持“西方優先”?!队∷蟆焚Y深戰略評論員喬蒂·馬爾霍特拉言簡意賅地指出“現實主義原則主導了此次莫迪與中俄領導人的對話”?!队《冉掏綀蟆?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6月26日發表題為《一塊磚一塊磚地建設:論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的社論,稱“分歧并不意味著金磚國家無法在利益相一致的問題上開展合作”。前外交秘書薩仁山強調,“此次金磚峰會難以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成果,但印度堅持在許多地區和國際平臺上保持其存在。這突顯出印度今天的外交范圍需要各種基于利益的聯盟,而不是建立排他性的伙伴關系”。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項目研究員哈什·潘特認為金磚國家內部共識的局限性正變得非常明顯。繼烏克蘭沖突之后,俄羅斯可能與中國更加接近,印度在該平臺內的戰略機動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因此莫迪政府需要在金磚平臺中變得更加靈活。
三、印度“多向結盟”外交底色濃厚
當前印度外交更多地表現為在對立或存在矛盾的國家或國家集團間左右逢源、兩面下注。無論是百年變局下的中美競爭還是美西方對俄的順輪制裁,莫迪政府都主張采取實用主義的“多向結盟”戰略,通過“以小博大”的外交手腕,爭取印度的利益最大化。此次金磚峰會,印度既希望保有金磚國家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政治利益合作的重要抓手,又不愿過多親近俄中兩國以免“惹惱”美西方國家。
一方面,莫迪政府的“多向結盟”是要通過構建基于議題、以結果為導向的多向結盟,“制衡中國在亞洲的崛起”,塑造多極化亞洲,獲得更多朋友、更少敵人、更多善意和更大影響。印度外長蘇杰生在其2020年出版的《印度之路:不確定世界的戰略》一書中寫道:傳統同盟內部的信任在削弱,固守“不結盟”原則或尋求正式同盟關系,均不符合印度的利益。隨著新冠疫情肆虐和俄烏沖突爆發,印度的目標就是要推動西方將其亞太地區的戰略重心轉向印度,由此助力印度的持續崛起。因此,莫迪政府連任以來大大加快了與美西方達成“同盟化”關系的步伐——不僅與美日澳三國構建了一個軍事后勤相互支持的防務體系, 還參與到了意在推動區域供應鏈“去中國化”的“印太經濟框架”首發國之列。
另一方面,印度雖然現下選擇了與美接近,但其終究難以回避經濟需與中國合作、國防需要俄羅斯合作的現實性議題。美國智庫蘭德(RAND)資深分析師葛萊斯曼(Derek Grossman)指出“隨著大國競爭的持續升溫,不僅是美中之間,美俄之間的矛盾也日趨尖銳。印度想要維持在大國間的平衡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就“中俄印”關系而言,三邊合作可以在國際政治體系變革中扮演平衡器的作用,也是多極化世界秩序的三根主要支柱。印度參與中俄印合作利于糾正國際社會和地區國家有關印度外交加速倒向西方的誤解,展示印度堅持東西方平衡外交傳統的決心。2022年3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印度是QUAD中唯一未公開譴責俄方的成員國,這在美國倡導的“盟國協同”中實屬罕見。印度通過在俄烏沖突中的“戰略中立”,維持了與俄羅斯的傳統友好關系,還提升了自身“待價而沽”的籌碼。就“日美印”三邊關系而言,印度先后于2018年、2019年與美日兩國建立了“2+2”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對話機制。日美印三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融合趨勢在逐漸加強。三國戰略合作的目標是遏制中國的和平崛起與發展,從而維持印太地區的所謂“均勢”。
簡言之,印度要想真正實現其“大國夢”,在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等重要的發展中國家多邊平臺中離不開中俄兩國的支持。以西方為首選的“多面結盟”式的外交固然能為印度帶來一時的高光色彩,但其代價是永久性的損害了與中國這一最大發展中國家以及俄羅斯這一最大國防軍備供應國家的關系。孰輕孰重?莫迪政府應該做出正確的取舍。